現今的社會常推行建設智慧城市 (Smart City),而我地發現新加坡有運用很多科技,令他們在智慧城市的排行中首列前茅,各方面都配合持續發展 (Sustainable Development) 的需求。
智慧城市是指運用各種創新科技,投入到城市建設和服務的系統,以提高資源分配的效率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。
1)全面透徹的感知:訊息無所不在,透過物聯網進行數據採集以上傳雲平台,形成大數據,使人們可以隨時獲得數據。
3)智慧型融合的應用:已訊息融合基礎的城市運行,以達到有效的服務和管理。
根據 IMD 全球智慧城市指數,新加坡在全球102個城市中排列守衛。
此研究是根據居民對於城市設施的評價,和生活中所用的科技是否滿足他們的需求而考慮的。
只有新加坡和蘇黎世獲最高評級的 AAA,而香港的分數也只足夠達到 BBB 的評級。
新加坡在很多道路和城市中建設很多綠化環境,除了減少污染外也能減低城市的熱島現象 (heat island effect)。
最著名的地方為濱海灣公園 (Gradens by the Bay),是位於城市中的一個花園旅遊勝地。
他們用科技令花園能在城市中自我維持 地運作,包括用傾斜的屋頂收集雨水以灌溉植物,及燃燒已腐化的植物產生電能。
要製造一個綠化環境常常需要資源,科技使他們的運作不會消耗城市的資源,減低城市的成本外,也能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。
新加坡常常在屋頂和外牆外種植植物,這能減低室內的溫度外,也能提供動物的棲息地,更能提升建築的美觀。
最為新穎的設計是 Moving garden,即系他們把植物種在巴士上,隨著巴士的行駛在道路中移動。
而新加波是其中一個率先使用此設計的國家,擴大綠化的範圍。
尤其是新加坡很多土地都是填海而得來的,自然地貌不算很多,能以人工的方法把自然的外貌融入城市當中,科技的作用也委實不少。
現今的社會開始推行電動車,以減少廢氣排放,但因社區能支持電動車的設施不多,影響電動車的普及化。
新加坡推行了名為 Blue SG 的電動車共享計畫,市民只要把他們的 EZ Link Card (即系我們的八達通) 拍在感應器上就能使用電動車。
新加坡政府希望能減低市民使用私家車,但有時市民可能想駕駛或有緊急需求。
這方便的程序也能減低道路廢氣的排放,也能滿足市民駕車的需要。
新加坡善用科技,將綠化與城市這兩個元素融合一起,提升了該城市持續發展的三大元素:
美麗的綠化環境能吸引旅客參觀以提升旅遊業,也提高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人們投資商業。
市民能有很多空間去休閒與紓緩壓力,減低患上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,提高健康質素
科技將自然和城市和諧地並存,除了令城市有自然的特徵之外,當中的環境教育也能提高人們對環境的保育意識,使他們也更願意保護環境。
想學習更多 [C4 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Building a sustainable city] 概念和答題技巧?